从西海固到哈尔滨,一场跨越二十余年的相逢|寻找苏志强后记

从西海固到哈尔滨,一场跨越二十余年的相逢|寻找苏志强后记

艺都花坊 2025-02-19 实时报 44 次浏览 0个评论

【编者按】

这是一场跨越二十余年的相逢。

2025年1月,在哈尔滨的冰天雪地里,两个人到中年的男士——苏志强和曹国相,终于第一次见到了彼此。

在曹国相眼里,苏志强算是“恩人”。2000年前后,宁夏西海固,还是高中生的曹国相深陷贫困、几乎辍学,意外得到千里之外素未谋面的复旦大学学生苏志强的资助。他考上吉林大学,改变命运,二十多年后才知道,当年的苏志强尚在勤工俭学,没比自己大多少。

对苏志强而言,在学校看到助学项目后“揭榜”做资助人,只是一次纯粹善意的发心,无意求报;但对曹国相来说,那是一次改变命运的转折,无以为报。

2025年1月12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曹国相(左)与苏志强(右)合影。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2024年8月底,网上刷到的一篇推文带给曹国相乍现的灵感,他通过复旦大学找到苏志强。同年9月搭上线,他们约着要见一面。2025年1月,苏志强来到曹国相所在的城市,哈尔滨。

昔日西部地区的贫困生和东部沿海的名校大学生,越过各自人生的山丘,终于在坦途相见。1月12日,曹国相带着一家人去机场接苏志强。他们在哈尔滨的中央大街漫步,在烧烤摊喝酒吃串,聊的话题从彼此熟悉又陌生的年少时代延伸到当下,事业、家庭、社会。

如今,苏志强在北京创业开了一家芯片公司,曹国相是哈尔滨一家汽车发动机制造公司变速器厂的副厂长。两个男人发现,人生轨迹在世纪之交匆匆交汇后,便各自延伸,在祖国北方和更北方同向而驰,不相交,但处处观照。他们有相似的困惑、相似的时代感受,有想从彼此身上学习的工作智慧。

2024年9月,澎湃新闻曾在《西海固回响:寻找苏志强》报道中,讲述曹国相寻找苏志强的故事,引起广泛关注。2025年会面后,曹国相从他的视角进行了讲述。以下是曹国相的来稿,澎湃新闻经本人同意后编发:

2000年左右苏志强随信寄给曹国相的照片,这张照片曹国相一直保留着。 

这么多年,我一直把这份感恩放在心上,上高中期间我那里信息闭塞,仅有两次书信联系,幸好苏志强在一次书信中附带了他的照片,我一直把这张照片保存着,期待以后有机会能联系到他,以表达感恩之心。

上大学时,我曾找到复旦大学BBS网页,当时我在上面写下了要寻找复旦大学苏志强的相关想法,也留下了我宿舍的座机号,后来知道那时他已毕业。说来也巧,他的一个同学无意间浏览到了这条信息。有一天中午,我宿舍的同学说有个复旦大学的学生来电话,让我回电。电话里我激动地告诉苏志强我考上了吉林大学,电话那边他也给我很多鼓励和夸赞。之后我毕了业,他工作更换地址,我们就再也没有联系上了。

2024年8月底,我偶然浏览到复旦大学的支教公众号,有很多去西部支教的信息。我想他们应该有信息途径,就尝试发了一份邮件,果然,在复旦大学沈逸超、梅一晨老师的帮助牵线下,我如愿联系到了苏志强。多年后再次联系,我们聊了很多,我回忆了当时求学期间的点点滴滴,我们也分享了各自的生活和工作现状,苏志强依然那么朴实谦逊,他告诉我,他也没想到自己的一次善意举动,能对我这样一位西部学生产生如此变化,他看到我目前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欣慰。

2024年,我本打算抽时间借机去北京时与苏志强见一面,叙叙旧喝两杯,但没找到机会。年底时,苏志强发来微信,说可能会在寒假带孩子来哈尔滨,他家老二一直念叨想来玩冰。元旦过后,他告诉我12号来哈尔滨。

得到信息后我非常高兴和激动,这隔空二十年的缘分,之前仅在书信、电话简短交流过,这些年却从来没见过一面。等到12号,我们一家三口就早早地去哈尔滨机场迎接苏志强。初次见到他,感到非常亲切,他朴素且谦逊,很有亲和感。一路上,交谈中我简要回顾分享了我的一些求学经历和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对当地教育产生的些许思考,我感谢他在我高中期间给予的资助和鼓励,让我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到目前拥有了这份体面的工作。

中考那年,我考了很不错的分数,但因为当时的政策是划片区招生,我只能对口到师资相对薄弱的乡镇高中上学。高中期间,我清楚记得,我同一宿舍的一位来自偏远山沟的同学,因自行车被偷选择退学,他的学习成绩优异,却因环境的恶劣而放弃了学业,这一切让我深感痛惜。

曹国相的故乡,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

我父亲是当地的务农能人,总喜欢带我上山犁地,教我做农活,但母亲总是不同意我学这种本领,她一直对我强调读书受教育的重要性,母亲期许我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做一个用知识去实现理想的人。我牢记母亲的期许,在恶劣的条件下,人的精神力量更会显示出强大威力,当时我忍耐和承受了来自生活与学习上的艰难困苦,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深入内心。

在那种环境下,我能吃苦、拼劲学习的意志与精神打动了支教老师,了解到我种种生活困境和学习困惑后,他们联系了复旦大学团委,很快,有爱心人士与我形成帮扶对接。一封从上海寄出的信,来到了西海固,写信的人告诉我,他叫苏志强,一名在校读书的复旦学生。

曹国相的小学校舍,现已废弃。

我还记得第一封信他表达的意思是:他偶然了解了一些我那里的条件,看到了我的信息,说我学习上有什么需要尽管表达,他能够帮助我,并鼓励我不要因为环境条件放弃了学业,艰难的环境与生活条件总会熬过去的,让我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正是他的资助与鼓励,让我走出了那段难熬的日子,坚持完成了高中学业。他在信中附带了自己的一张照片,那张照片我一直珍藏着,希望以此激励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辜负资助者的期望,也期待着如果有机会,要去复旦大学校园体验一下,心底埋下了一种对未来的美好祈愿。

曹国相小学时被老师奖励的本子,他很珍惜。

在我心中,复旦大学研究生来到我的家乡支教,还让我获得爱心资助这件事,一直是我克服各种艰难困苦的精神支柱。要知道,二十多年前,在那个偏远闭塞的地方,我们近距离地感受到了支教老师们阳光自信的精神面貌,听到了精彩讲座:潘惜唇露天演讲《知识经济》,丁怡讲《未成年人保护法》,康振辉讲《求学经历与支教感想》。

听完那些讲座,我的心灵受到震撼,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求学信念更为坚定。上大学后,我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除了课堂之外,大学时间多数是在图书馆里度过,山区孩子英语水平比较差,我感受到了压力,大量时间花在了英语上。此外,我还阅读了图书馆大量的工科与社科类书籍,对图书馆图书的排布可能比有些管理老师还熟。

2023年8月,我还回了一趟家乡,带着东北的家人去西北的老家看看。我的家曾经就在月亮山脚下,小时候曾在山上放牛、砍柴火、拾牛粪、挖药。一条蜿蜒曲折的县级公路通往远方,那时的我不会想到,二十年后,家乡的条件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

这次和苏志强在哈尔滨见面,我们也分享了工作上的一些经历。毕业后我就加入公司一个新项目筹建工作,那段时间,我自己加压钻研制造领域相关的工艺技术,成了公司档案室的常客。自动变速器作为汽车的“动力传动系统”之一,其核心制造工艺技术长期是被国外少数企业牢牢掌控的,而自动变速器的制造工艺技术也是最难攻克的部分。自动变速器由上千个零部件构成,需要几百道工序相互衔接协同运作才能完成,我们没有前人的经验,只能依靠自己一步步探索前行。在无数次失败与尝试中,最终我与团队攻克了自动变速器制造与测试工艺技术的一系列核心难题,使公司产品制造与测试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参加工作至今,我不断成长,从徒弟做到师傅,从哈尔滨市劳动模范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曹国相工作近照。

苏志强从事高新技术产业,我从事汽车传动系统生产制造,平时工作中遇到过一些疑惑正好与他的工作有关,借此机会我向苏志强咨询了一些行业困惑,也深切探讨了项目管理、客户需求分析以及市场机遇等业务问题,他独到的思维和对行业深刻的见解,让我深受启迪。原本计划我们一起要到我所在的企业去一趟,后来因为时间原因没有去成。

苏志强工作近照。

几天后,苏志强返回北京,在哈尔滨机场我们道别时,他发朋友圈这样写:大学时代的一段隔空缘分,二十年后首次相聚在冰城,从西北贫瘠之地的奋发少年,到东北国企的栋梁之才,幸运和感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开发测试用例,本文标题:《从西海固到哈尔滨,一场跨越二十余年的相逢|寻找苏志强后记》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